四川民政攻坚克难 全力保障受灾群众“五有”
 
 【关闭】 【打印】

分享按钮


     
     4月20日,8时2分,7.0级强烈地震突袭雅安芦山。

  灾害发生后,通往灾区的生命通道严重堵塞,一时间灾区帐篷告急、食品告急、饮用水告急,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四川民政人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连续7日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组织强大力量紧急筹措调运救灾物资,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广泛发动社会捐赠,及时把救命粮、救命水、救命钱送到了受灾群众手中。危难之时,四川民政有力彰显了“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

  5月1日,国际劳动节。省民政厅派驻雅安工作组设在芦山县民政局楼下的“路边帐篷办公室”里,一片忙碌。省民政厅厅长以及赴雅安灾区抗震救灾的民政干部们,在灾区一线连续工作了整整7天。

  地震后,民政系统在第一时间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被、有临时住所、有病得到及时救治等各方面立下汗马功劳,作出了重要贡献。

  快速行动:

  救灾工作组率先抵达震中抢险救灾核查灾情


  4月20日8时2分,地震发生,成都震感强烈。

  这天,正是周末休息日。

  在电话中断、无法发出通知的情况下,省民政厅机关干部凭着职业敏感和使命,纷纷自觉从家中赶到了省民政厅机关,紧急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准备工作,等待救灾命令。

  9时30分,民政厅厅长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抵达灾区,全面了解灾情,并及时报告省减灾委紧急启动抗震救灾应急响应,省民政厅随即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全厅干部职工立即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

  通往灾区的路上,余震不断,山体滑坡,交通受阻,车流不畅。民政厅赴灾区人员绕道荥经县、天全县数百公里,冒着山体随时垮塌的危险,下午2点前率先抵达震中芦山县龙门乡。

  一路上,民政厅厅长通过电话、短信,不断对省民政系统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民政人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工作,深入到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详细了解受灾群众生活情况和物资需求情况。

  全省民政部门抗震救灾争分夺秒,井然有序。省民政厅机关干部组织更加有力,部署更加周密,应对更加有效,大家拧成一股绳,顽强拼搏,忘我工作。

  4月21日,省民政厅连续发出《关于做好“4·20”芦山地震灾区孤老、孤残、孤儿救助安置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4·20”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关于严肃纪律切实做好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加强“4·20”芦山地震灾情报送和评估工作的紧急通知》等重要文件。

  4月22日凌晨,3万余顶救灾帐篷、11余万床棉被等必需品和各类食品先期运达灾区。

  4月23日,灾区需政府临时救助的41万人,全部给予临时救助;34.5万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4月21日-24日,救灾物资陆续成功空投灾区。

  4月25日,省民政厅4个灾情核查工作组分别赶赴乐山、自贡、内江等11个市(州)核查灾情。

  4月26日,省民政厅提前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更及时、更高效、更有序的7个昼夜应急救灾、高速运转的组织指挥体系,形成了全省民政部门强大的凝聚力。

  保障有力:

  火速调运物资及时安置群众确保受灾群众“五有”


  灾难发生,如何保障受灾群众吃饭、穿衣、喝水、住宿等基本生活问题,责任重如泰山。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中,中央级成都救灾物资储备库发挥了重要作用,灾区群众需要15万床棉被,省民政厅及时准备了20万床,灾区群众需要近10万顶帐篷,民政部紧急调拨80000顶,省民政厅紧急调拨12000余顶,省内各市州紧急驰援5375顶,省民政厅接收社会捐赠2085顶。随后,全国各地发到省民政厅的大量救灾物资,也在中央级成都救灾物资储备库装卸后,及时发往灾区。

  在充分预见灾区交通堵塞的情况下,省民政厅调动全厅力量,成立救灾物资筹集和调运组,在新津火车站、双流国际机场、凤凰山机场分别设立3个工作站,由4名厅领导、9名正副处长和40多名来自厅机关、厅直属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专门负责救灾物资筹备调运工作。

  负责物资接收的民政干部,在站台上奔波,在机场里繁忙,没有闲暇休息时间。有的声音嘶哑了,有的两天两夜未合眼双眼布满血丝,有的双脚打出血泡布满死茧,有的亲人去世无法尽孝,有的亲人重病住院无法探望,有的双脚痛风发作仍拄着拐杖带着病痛坚持工作。

  他们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默默奉献,哪怕肩挑背驮,忍饥挨饿,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千方百计地把抗震救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受灾群众需要及时安置。4月21日,省民政厅、各地民政部门和灾区党委政府,及时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开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工作。

  震后第7日,一顶顶标有“民政救灾”的蓝色帐篷,在灾区形成了一片片蓝色的生命海洋。帐篷家园、帐篷学校、帐篷医院、帐篷银行相继在灾区出现。

  截至4月29日下午6时,民政部门在安全地带设立集中安置点2864个,集中安置41.16万人。目前,80.52万受灾群众得到过渡安置,已向48万余人发放每人每天10元的救助金和1斤救济粮,所有因灾无房可住的农户,得到了每户3000元的过渡安置补助资金,所有受灾群众有了饭吃、有了衣穿、有了干净水喝,生病能及时治疗,有了临时安全住所。地震灾区的孤老、孤残、孤儿作为重点救助和安置对象,给予了特别照顾,同时全部妥善安置。

  凝聚爱心:广泛组织发动社会捐赠全力支援灾区人民

  “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月20日,灾后第一时间,在省民政厅的安排部署下,省慈善总会及时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奉献爱心,踊跃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

  截至4月28日10时,四川省慈善总会接收捐款3.01亿元。4月22日,四川省民政干部学校全体孤儿学生纷纷拿出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五毛、一块、五块、十块捐赠灾区……4月22日,省民政厅直属机关党委及时倡议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向芦山地震灾区捐款……

  加强监督:

  救灾物资发放更加透明信息更加公开

  4月21日,灾后第二天,在救灾工作全面展开的同时,省民政厅及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肃纪律,做好救灾资金物资管理发放工作。

  灾区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要求,着力加强对救灾物资和资金的管理,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制度,建立起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台账,做到救灾物资发放到哪里,就监管到哪里。凤凰网发布的《构筑生命补给线雅安应急响应40小时》报道中称:“从相关规定看,此次资金物资管理机制较以往清晰不少。省民政厅对于资金物资管理工作一开始就趋于透明化,并多次摆上台面。”

  芦山7日,牵动着大家的心。

  四川民政人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应急救灾的体系日臻完善,应急救灾的部署更加及时周全,应急救灾的指挥更加从容,应急救灾的速度更加快捷,应急救灾的准备更加充分,应急救灾的效果更加明显,应急救灾的能力显著提升。

  抗震救灾转入过渡安置阶段,全体民政干部职工将继续发扬连续作战、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肩负着灾后重建重任的四川民政人,来不及擦干脸上的汗水,抖落身上的尘土,又踏向了灾后过渡安置和灾区重建的征程。
 


版权所有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四川商会   
电话:0551-62671996 19355957115 传真:0551-626671996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连路2号万茂中心4楼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75号 皖ICP备12014363号-1 技术支持:锐诚科技